哈尔滨万霸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俞安琪:理性认识新光源

编辑:哈尔滨万霸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早上五点起床,七点从上海飞往北京,受邀出席一个论坛,作完演讲报告后,俞安琪又得马不停蹄的搭当晚五点半的飞机回上海,因为他还须参加次日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重要活动……身兼数职的俞安琪似乎已习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干自己喜欢的工作,累点也没关系,我们这代人吃苦已习惯了,这点苦不算什么。”累并快乐着俞安琪已把工作与兴趣完美融合。正是这样,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积极将研究成果与业界人士分享,身体力行的推动着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把理想照进现实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16岁时,俞安琪正处于懂的青少年时期,思想积极向上的他响应国家号召,远离家乡,远离城市,从上海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一段长达十年的农村生活。

“那时候生活比较单调,我把业余时间都用来看报刊和图书,农村资源有限,我就让远在上海的姐姐定期给我寄杂志。”一向成绩优秀的俞安琪即便在乡下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技术的探索。

当时普及率相对较高的家用电器——半导体收音机成为了俞安琪摸索和锻炼技术的平台。“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方圆上百里的人都找我给他们修收音机。”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俞安琪对技术的兴趣日渐浓厚,那个时候也有了对半导体的初步认识与了解。

由于乐于助人和精湛的技术,俞安琪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也小有名气。转眼十年过去,在他离开农村时,当地很多乡亲都依依不舍的来送他,这令他非常感动。

俞安琪作为知青中的一员,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交给了一个时代,交给了农村广的大地,回忆起这段经历他也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这段经历培养了我良好的道德品德:不怕苦,勤奋,坚强……这些都让我受益一生。”但也感叹道:但十年确实太长了些。

凭借着下乡期间在技术方面的积累,从黑龙江回到上海的俞安琪任职于上海国荣 漆包线厂。“这家国有企业最大的优点是环境相对自由,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与提高。”在很多人都忙于休闲娱乐的时候,俞安琪总是专研书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由一名初级工程师,成长成为了一名企业的技术骨干,成为了工厂军工产品的总调试员,后来又担任质检科长、技术科长、技术设备部主任等职,一干又是17年。“如果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工厂无以维持,或许那将是我继续从事的一份工作。”俞安琪琪说。

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职业道路的俞安琪相中了一家国际的巨头照明公司,并被录取,但在机缘巧合中,他又受到了如今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的老领导的青与邀请,被老领导的诚意所感动,俞安琪琪来到了如今的这个单位,一直至今。

工作的三重境界

一向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俞安琪来到新的岗位,以更加投入的心态推动单位在电光源标准检测方面的工作。对单位原有老旧设备进行持续更新,并鼓励和倡导员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是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幸福指数也会相对较高,如果员工都能以发明创造为荣,那么单位也会因为有这样的人而有活力和生命力。

俞安琪说,“工作的境界分为三种:一种是在岗位上干一天算一天,虚度光阴混日子;第二种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力求认真完成不出错;第三种是将兴趣爱好与工作完美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做出成绩,带给自己快乐与成就感。自己身体力行地在做第三种人,并希望广大员工也做第三种人。”

在如今的岗位上,俞安琪一般六点半左右就会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天中,早晨的效率最高,我会抓紧这段时间快速处理完工作,然后开始研究一些标准检测的问题,我的很多论文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的。”俞安琪琪说。

“乐于分享,敢于分享”是俞安琪在科研方面的一贯作风,他希望通过与业界人士的交流探讨来一同促进我国在照明标准检测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很多业界机构举办的论坛、院校或企业举办的培训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而他每次带给听众的也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进展。他说:“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害怕被别人看到和听到,因为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专研的人是不怕被超越的。”

通过不断的钻研,俞安琪在电光源标准检测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制订国家标准25个;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7个;参与编写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4本,其中作为主编并第一撰写人编写了《灯的控制装置系列国家标准及金属卤化物灯相关能效国家标准宣贯教材》共43万余字,独立撰写41万余字。还荣获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先进个人称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等奖项。

理性认识新光源

俞安琪也享受着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如今他还是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论文评审团专家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认监委CCC认证照明技术组组长。凭借着多年在电光源方面的研究,他对LED这种新的照明光源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智能控制功能将是照明LED的最大优势,如果仅凭LED的器具节能是非常有限的,用调控功能达到管理节能才是最能发挥LED优势的。”俞安琪表示:如今大家把LED的调控功能主要应用到了室外道路照明领域,其实在室内照明领域,LED的调控功能将会发挥更大的潜力。例如,通过智能控制功能可以让家庭和写字楼的走道、房间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的效果,实现真正的按需照明。

俞安琪也表示,半导体照明要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也离不开“扬长避短”,目前其在应急照明、手电筒、霓虹灯,汽车灯,冰灯、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都非常好,也能发挥其优势,但在高杆道路照明,体育场馆照明,汽车前车灯等需要高光强输出的领域还不成熟,需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厂家也应该从客户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了解照明需求的情况下,从光学、色度学等指标上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改进,充分挖掘和利用LED优良的光电特性,扬长避短,达到以人为本更加健康、节能、高效的照明目的。”但俞安琪也感觉,即使再过5年,LED也许不会是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有些场合是LED没法取代的。

人物面对面

在采访俞安琪教授期间,俞安琪也谈了很多对产业和标准建设方面的富有见地的看法,本刊将其整理发表,以读者。

多推广一点半导体照明,环境少受点污染

记者: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公布后,给LED照明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希望与动力,但是目前市面上主导的灯具主要还是荧光灯,您是如何看待荧光灯的汞污染问题的?

俞安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和出口的国家,而且国内也在大规模地推广节能灯,普及率非常高,现阶段荧光灯可以说是在照明领域对节能贡献最大的产品。

但荧光灯的汞污染问题也不能被忽视,研究表明,每5毫克的汞可以污染67吨的水,更重要的是汞会进入到鱼的身体里,渗透到土壤里,长到植物里,并且会被这些生物累积,使人类间接成为受害者。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人并不了解荧光灯汞的危害,都将其打碎扔掉,直接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发达国家对节能灯的回收机制已非常完善,并有相应法律做保障。但我们国家回收机制非常不完善,国家应采取实质性的措施,用经济杠杆从政策和机制促进荧光灯的回收。例如说,不打碎可以回收或以旧换新等方式。但回收机制的建立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所以多推广一点半导体照明,就可以使环境少受点污染。

及早制定标准,争取国标话语权

记者:您对我国LED标准建设有怎样的看法?

俞安琪:标准的制定总是落后于产品,但对于LED产品的标准制定不能太晚,目前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都非常快,也需要在一定时期出台相应的规范或标准去引导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是照明产品出口大国,标准制定的内容要全面,要参考欧洲、北美标准,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只会自找麻烦。目前我国也是IEC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对国际标准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正常途径提出方案。

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标准制定与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建议一些大的机构可以组织一些标准的宣贯会,让企业及时了解国际标准最新动向,调整产品。企业也最好遵守国内国外标准,两条腿走路,企业的发展也会比较稳健。

政府可以组织专家为企业义诊,真正为其出谋划策

记者:您对目前很多地方搞地方标准的做法是怎么看待的?

俞安琪:目前很多标准国家已经有了,很多地方政府搞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不了解和不尊重,是地方政府领导乱作为的一种做法,对行业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标准是一种法规,不能成为一种封建割据的码。

但也不排除一些有特点地区针对特殊的应用领域可以搞地方标准,例如说黑龙江针对LED在极寒地区应用而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我建议地方政府在支撑产业、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参考广东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做法,把国内顶尖级的专家请到一起为企业义诊,出谋划策,这样对企业的帮助会更大。

记者:去年,我们国家LED照明产品检测设备厂家的收益都是非常可观的,您如何看待我们国家民族企业生产的LED检测设备与目前我国标准检测体系的建设情况的?

俞安琪:中国照明产品检测仪器在国际上的地位还算可以,特别是光、色方面的检测设备在国际上也算先进的,但是参数测量方面的检测设备与国际上的先进设备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国标准检测体系的建设存在一种不好的风气,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很多地方都在建检测中心,甚至在企业并不密集的偏远地区也在建检测中心。

这些新建的检测机构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人才乏。配备了世界顶尖级的设备,但没有人会用,台湾李丽玲博士就非常形象的形容说“买了顶级的法拉利跑车,但是没有合格的司机开”。

很多检测机构出的报告也是错误百出,这类检测报告如何能让人信服,所以中国检测机构建得越多越浪费,不但没有服务指导的功能,甚至会造成业界混乱。

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记者:中国的LED照明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您是如何看待中国LED照明产业人才这个问题的?

俞安琪: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人,再高端的设备也没法造福于产业,所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在这方面,希望国家、联盟或一些相关的主管部门能够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就如当初节能灯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也总是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很少出问题了。所以,现在LED照明行业整体从业人员水平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更需提高,设计也要体现“以人为本”。

记者:那您觉得照明LED未来应用的方向是怎样的?

俞安琪:像其他很多新兴行业一样,LED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哄而起的现象。在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示范应用,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成熟,但也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不过,如今这个行业成功的示范案例越来越多,上海长江隧道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两年过去了,坏灯的现象很少,即使有坏的,也主要是驱动电源,这一LED照明工程已经使隧道照明的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其采用按车流量大小来设定灯具光输出的调控功能,节电量非常明显。所以,未来LED关键还是看如何把LED机理研究透,充分发挥LED的优势。

记者:您认为要保证LED照明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什么?

俞安琪:要生产出合格的LED产品,不仅要考虑LED的光效,而且要关注LED的色温、眩光、亮度、安全性能等,在预计的工作条件下,灯具内LED的结温和LED的表面敏感点的温度Tp点存在一个关联的函数关系,LED灯具在可能产生的最高环境温度下,灯具你LED工作表面敏感点的温度控制在Tp值以下,就能保证LED的结温也控制在可保证预期使用寿命的温度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做好了,LED照明器具光衰和寿命就会很长。

上一条:青岛金鑫周军:片面的拉动只能扼杀LED的发展

下一条:暂时没有!